商州文化协会 [加入收藏]
商州民间文化
当前位置: 主页 > 民间文学 >

一说东坡故,何由起悲心

时间:2025-05-10 08:32来源:原创 作者:王国川 点击:
一说 东坡 故 ,何由起悲心 吴悦石老先生是一位在书画、教育与文化交流领域均取得非凡成就的艺术家。他的艺术生涯不仅是对传统的致敬,更是对创新的探索与追求,乃至他对艺术创
一说东坡,何由起悲心

 
      吴悦石老先生是一位在书画、教育与文化交流领域均取得非凡成就的艺术家。他的艺术生涯不仅是对传统的致敬,更是对创新的探索与追求,乃至他对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在全国的书画界赢得了广泛认可和赞誉。近日有幸读到了吴悦石先生和张本义先生访广庆寺拜东坡墓的诗,令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和震撼。不禁对这位老艺术家精熟老辣之炼词熔典,挥洒自如的高古之思创作而由衷地敬佩。敬佩之余,也想班门弄斧赏析一把。“一说东坡故,何由起悲心。天子无常伴,忠臣护宝琛。死灰腕下生,明月腹中吟。瓣香无祭处,万里气萧森。”
      这是一首吴悦石先生咏怀苏东坡的古体诗。诗以金石般的笔力,在八句四十字中完成了一场跨越古今对宋代士大夫的现代重诠。全诗以苏东坡为轴心,在历史褶皱中展开多维度的精神诠释,展现出深邃的史诗品格与哲学洞见,很值得品味。作者以苏东坡先生生平为经纬,熔铸历史沉思与艺术哲思于一炉。全诗以"悲心"为诗眼,通过五个层递的意象群落,构建起跨越千年的文人精神对话场域。
      首联"一说东坡故,何由起悲心"。以简练的语言浓缩了苏东坡的人生况味与精神境界,展现了诗人对苏东坡命运的深沉思考。诗句中暗含三重时空,地理维度指向苏东坡流放黄州之地;历史维度指向元祐党争的政治漩涡;精神维度指向苏东坡"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超然之境,这种互文性表达成为打开历史记忆的密钥。"悲心"之叹并非浅表的感伤,而是对苏东坡一生命运的深刻体认。苏东坡在《赤壁赋》中既见"寄蜉蝣于天地"的悲怆,又悟"物与我皆无尽"的达观。这种"悲欣交集"的精神状态,将生命苦难转化为审美超越,使"悲心"升华为对存在本质的终极叩问。便能理解为何千年后的我们提及苏东坡,仍会引发如此复杂的情感——那是对人类普遍境遇的共情,对精神超越可能性的永恒追问,也是对苏东坡一生命运坎懔境遇悲悯。
      颔联"天子无常伴,忠臣护宝琛"二句,当为政治寓言与文人宿命的双重书写,作者以蒙太奇手法并置皇权更迭与士人之坚守。前句暗合苏东坡"九死南荒吾不恨"的宦海沉浮,后句"宝琛"既可解作《赤壁赋》中"惟江上之清风"的精神瑰宝,亦隐喻士大夫"守道不如守官"的价值困境,这种对仗构成微妙的互文关系。无常的天子与永恒的忠臣,恰似流水与磐石的永恒角力。"天子无常伴"句暗指元丰八年哲宗即位引发的政治地震,而"忠臣护宝琛"则隐喻苏东坡在元祐更化中守护文化命脉的担当。通过"无常"与"护宝"的张力,暗喻苏东坡在"新旧党争"中守护文化命脉的卓绝姿态。苏东坡的"宝琛"不仅是儒家忠君思想,更是其"道理贯心肝"的士人风骨,是守护在当代语境中转化为对文化道统的坚守。
      颈联"死灰腕下生,明月腹中吟"堪称诗眼,化用"乌台诗案"典故而别开生面。"死灰"借用苏东坡在黄州落魄中所写的《寒食诗帖》的词句,又指御史台柏树被焚的实景,更喻指文字狱后的创作沉寂。而"腕下生"三字力透纸背,昭示从劫灰中重生的艺术奇迹。"明月腹中吟"则暗合苏东坡赤壁赋意象的艺术生成论,将生命创痛转化为审美创作。同时"死灰腕下生"暗合《庄子·知北游》"指穷于为薪,火传也"的哲思,比作涅槃重生的凤凰。其句中线条燃烧的不仅是作者笔意,更是士人精神的永恒火种。"明月腹中吟"则化用苏东坡"明月几时有"词境,将文人风骨具象为可触可感的玉璧,月光穿透千年时空在诗句中泠泠作响。值得注意的是"死灰腕下生"中"死灰"的双重隐喻,表层指乌台诗案后苏东坡书画中迸发的生命强力,《黄州寒食帖》中跌宕的笔触恰似"死灰"中迸发的星火,更深层指向庄周"形如槁木"而"心若死灰"的哲思。
      诗的尾联"瓣香无祭处,万里气萧森。"看似写实——苏东坡墓因黄河改道已难寻踪迹,实则构建象征性的祭祀空间。当物质性的祭坛消逝,"万里气萧森"中的"气"遂升华为文化精魂,与杜甫《秋兴八首》中:"玉树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的冷峻气象遥相呼应。这种对祭祀场所的解构与重构,恰如苏东坡《潮州韩文公庙碑》所言"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完成从具象到抽象的审美升华。吴悦石先生作为当代书画大家,在此将苏东坡精神的把握突破形似层面转化为"气"的流转实现,从"悲心"的情感之气,到"宝琛"的德性之气,经"死灰"的艺文之气,终至"万里"的宇宙之气,形成庄子"通天下一气耳"的哲学循环。这种跨艺术门类的意象转换,使全诗获得"诗中有画,画中有书"的多维审美体验。
      总之该诗最精妙处,在于将苏东坡的生命轨迹提炼为"悲欣交集"的美学范式。御史台的"死灰"与赤壁的"明月",黄州的躬耕与琼州的豁达,在诗人笔下熔铸成永恒的艺术结晶。当我们凝视"万里气萧森"的终章,看到的不仅是苏东坡居士的背影,更是整个士大夫精神传统在历史长河中的磅礴气象——这种气象,点亮了中华文脉的精神穹顶,在当代文化语境中依然激荡着"何由起悲心"的永恒追问。
 
      2025年首夏於大连市西山湖沐雨轩
      ——转自网络文友分享,照片网站另加

         (责任编辑: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点击排行
推荐内容
  • 怀念父亲

    怀念父亲 在我悠长而斑驳的记忆画卷中,父亲的身影始终如一地...

  • 德艺双馨照人间——写在协会网

    值此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民间文化交流与研究》网站上线之...

  • 落辈爷

    落辈爷,喝酒醉了,逢人就说,我落辈,没妈没大,没婆娘没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