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文化协会 [加入收藏]
商州民间文化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交流 >

淳朴自然吐真情(序)

时间:2022-06-15 18:59来源:原创 作者:郭志康 点击:
淳朴自然吐真情 徐刚民先生拿来厚厚一叠打印稿给我,邀我作序,我立即婉谢,因为以前也是推辞不掉,作了几篇,那是赶鸭子上鸡架之作,然儿他说:我再赶一回吧!我只好接了稿件,就是这部《山客拾录》。 《山客拾录》是部纪实散文集,由山前岭后香火人家家族
淳朴自然吐真情(序)

       徐刚民先生拿来厚厚一叠打印稿给我,邀我作序,我立即婉谢,因为以前也是推辞不掉,作了几篇,那是赶鸭子上鸡架之作,然儿他说:“我再赶一回吧!”我只好接了稿件,就是这部《山客拾录》。
       《山客拾录》是部纪实散文集,由“山前岭后”“香火人家”“家族记忆”“飘红年代”和“人生心得”五部分组成,近35万字,440多页。
       “山前岭后”八万余字,由“九龙卧商州”“漫话拉林子”“交契房道长”和“赵钱孙李说”等十九篇文章组成。是他生活、工作和在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所亲历、亲闻过的地方、人物后所写的探索性地方文化文章,专业性较强,是研究商州地域文化不可多得的资料,学术性较高。如对“亢峪”的研究。“大黄牛鏖战下山虎”故事性很强,凸显出大黄牛的顽强,农民对耕牛的情感。
       “香火人家”九万余字,由“我所知道的父亲”“童年往事”“京城御林军”和“守望龙孙”等十一篇文章组成。反映了作者父亲的经历,作者的童年生活、参军足迹和工作经历等,展示了不同时代社会生活画面。“我所知道的父亲”通过对父亲生活碎片的整理,展示出新中国第一代最基层干部的艰辛、执着和无畏。“致仕”前的往事,作者追忆了自己生活、工作经历。“家有虎子”“守望龙孙”,对儿孙的记述,展示了一家四代人的不同生活环境,隐喻社会的发展。
       “家族记忆”有八万四千余字,由“追寻徐端后人初探”“新塘徐氏世家考析”“千里寻访祖居地”和“托起明天的太阳”等十九篇文章组成,主要记述作者对新塘徐姓的探索。从字里行间就可以看出徐先生对徐氏宗族乃至中华民族姓氏研究的热爱和执着、以及探索精神,因为他不仅在探索徐氏文化,而且也在帮助其他姓氏人完成了《巩氏家谱》《王氏家乘》《喻氏家谱》的整理编纂工作,继续探索大商州历史文化的足迹。从“千里寻访祖居地”一文完全可以看出徐先生那种为了自己的理想可以自掏腰包,甚至带上妻子,花大量钱财和时间、精力为理想的实现不懈努力的执着劲。
       “红色年代”近六万多字,由“红军爷爷入家谱”“大山的坚守”“黎明夜游击队血滴大雁坡”和“留在记忆里的丰碑”等六篇红色文化文章组成。主要记述了发生在商州地区从红军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一大批为中国革命和商洛人民解放事业做出贡献和伟大牺牲的先烈们的英雄事迹。徐先生经常睡农民土炕,与老年人交朋友,赴外地采访当事者,运用一线采访的真实红色文化素材,积累了第一手详实的红色史料,文章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人生心得”两万两千多字,由“满足为乐”“生活是品出来的”“做执行编辑”和“我们一起共成长”“一路情怀一路放歌”等十五篇文章组成,是徐先生退居二线后的真实生活感受。从行文中可以看出徐先生工作退居二线,生活冲上一线,是一位永不休息的战士。
        《山客拾录》之所以是一部纪实散文集,是因为是徐先生亲历、亲闻后写出来的。如“漫话拉林子”拉林子村就在他的家乡大面河出口处,不知他走过了几千次,“探访三官庙”我们一同去,“大黄牛鏖战下山虎”把他儿时听到的故事再现了出来,“大山的坚守”作者到北宽坪白天走东家,串西家采访,晚上睡在土炕上交谈,用了四十多天时间采访才写成了此文,并力促商洛县委县政府纪念馆的诞生。为弄清1947年1月商洛县政府领导的二十三支队夜袭沙河子乡公所失利之事,走访了三十七位老人,远赴西安、宝鸡专访时任沙河子乡公所职员,已96岁高龄的白应哲老人和曾任大面河乡文书、红色联络员,84岁的鱼振荣老人,还原出历史的本来面目,写成“黎明夜游击队滴血大雁坡”一文。
       《山客拾录》与志书紧密结合,具有史料性。“看山寺溯源”运用康熙志、民国志和民国《陕西通志》史料,结合自己实际勘察,通过研究写成此文。利用一块石壁上的《墓志铭》研究出“一门四进士,商州第一家”,利用他掌握的家谱信息,写成了“邵可立世居商州尽忠义”等等,不再赘述。
       徐刚民先生用词朴实无华,行文朴素大方,没有华丽的词句,没有大起大落的玄虚。就如他学生时的扣门衣,当兵时的绿军装,工作时的正装一样简洁,明快。“农耕那个时代,对于老百姓来说,土地、耕牛、农具是最重要的财产”“没有多长时间,终于渡过了一段焦虑期。”等等。
       拜读完徐先生朴实无华的《山客拾录》,却突然想起了余秋雨先生的《山居笔记》,余先生在自序中讲:“香港中文大学在山上,我当时为了钻研资料栖居一处设备简单的集体宿舍叫曙光楼,因此有了‘山居'的说法。”徐先生也居住在商洛山中一处“移民小区”中,而同样有了“山客”的说法。余先生的“脆弱的都城”,徐先生的“我们沿着祁连山北麓绕了一圈”,余先生的“抱愧山西”徐先生的“新塘徐氏修吉堂记忆”等等,徐先生虽然没有余先生那样深的文学功力,但却形象了许多,同样在资料上找根据,在跋涉之中去求是,“用手掌碾碎石块,用体温焐化坚冰,字字句句都要耗费难言的艰辛,而艰辛的结果却是不能让人感受到艰辛。”我拜读完本集自己很轻松,然已感到作者的艰辛,您是否有同感,就请读读本集吧!

(责任编辑: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点击排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