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文化协会 [加入收藏]
商州民间文化
当前位置: 主页 > 红色记忆 >

跨越六十年的红军兄妹情

时间:2021-02-07 19:10来源:原创 作者:张毅真 点击:
跨越六十年的红军兄妹情 红军哥哥要走了 山哭了, 水哭了, 人也哭了, 在我家养伤的红军哥哥要走了。 送了一程又一程, 直到望不见身影, 痴情的妹子还站在山坡把手招。 这是一首跨越时空长达60年之久的红军歌谣。歌谣记载了一段尘封60年红军兄妹情的真实故
跨越六十年的红军兄妹情


 
红军哥哥要走了
 
     山哭了,
     水哭了,
     人也哭了,
     在我家养伤的红军哥哥要走了。
     送了一程又一程,
     直到望不见身影,
     痴情的妹子还站在山坡把手招。
  这是一首跨越时空长达60年之久的红军歌谣。歌谣记载了一段尘封60年红军兄妹情的真实故事。
  1935年2月,中共鄂豫陕省委率红二十五军创建以商洛为中心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时任红二十五军二二五团三营营长的李学先同志,在当年4月9日蓝田县九间房伏击战中,腿部中弹,不能随军行动,被安排到设在山阳县杨地乡店垭子的鄂陕特委休息养伤。半月后由于敌情严重,被鄂陕特委书记戴季英派人送到山阳县庙沟张顺德家养伤。
       张顺德一家六人,弟弟张顺成,大妹叫大毛,小妹叫二毛。妈妈姓从,人称从大妈。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下,尤其是红二十五军主力撤出根据地北上后,根据地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当时国民党军队已经察觉到红军一个受伤的营长在庙沟养伤,就反复搜寻,还悬赏1000块大洋要李学先的人头。张顺德和母亲把一家人召集起来说:“红军就是咱的亲人,咱们就是个死,也要保证红军没麻达(方言,即没问题)。”他们把李学先藏在房后坡上的岩洞里,每天送水送饭。地处高寒山区的庙沟,细粮特别少,除玉米、洋芋外,就没有别的啥吃的。从大妈把仅有的一点麦面都省下来,变着花样给李学先做着吃,养的几只鸡下的蛋都给李学先补养身体。至于疗伤,更是难上加难,眼看着李学先的伤势日益恶化,张顺德心急如焚,自己上山采药,从大妈把外敷药砸烂,内服药煎好,由大毛送到岩洞里给李学先包扎、喂药。
       由于伤势过重,李学先常常痛得睡不安,坐不宁。年仅14岁的大毛妹子总是小心翼翼地给李学先包扎伤口,一口一口地喂他喝药,并日夜守护在李学先身边。有时李学先痛得满头大汗,大毛妹子给他一遍又一遍地擦汗。她经常想着妈妈说的一句话:“大毛啊,红军可是咱的救命恩人呐,你可要好好照看好红军哥哥呀!”大毛妹子和她全家的一举一动都深深地感动着李学先。
       在大毛妹子一家的护理下,李学先的伤势逐渐好转,到年底,可以拄着棍子挪步了。1935年大年三十,从大妈一家把李学先从山洞里接回家过了一个团圆年。李学先就把蓄积在心中很久的念头说了出来。他拉住从大妈的手说:“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若不嫌弃的话,就让我认你做母亲吧!”并跪在地上给从大妈磕了三个头,这让从大妈全家人都激动得热泪长流。接着在从大妈的主持下,按李学先的意愿,兄妹4人与李学先磕头拜为兄妹。
       1936年春,李学先的伤已痊愈,红七十四师来人接李学先归队。李学先在大毛家养伤整一年,已融入了这个家庭,从大妈拉着李学先的手泪流满面,不舍松开,临走那天,李学先跪在从大妈面前,说:“妈妈不要伤心,儿子要去打敌人,革命胜利了儿子一定回来,为您养老送终。”从大妈说“我要大毛等着你,回来就成家”。大毛妹子送了一程又一程,她拉着李学先的手哭着说:“哥哥你可要活着回来呀!”
  “只要哥哥活着,哥哥就一定会回来的,一定会和你们在一起,永不分开,”李学先拉着妹妹的手郑重地说:“你可要等着哥哥。”说完他掏出当年参加红军时妈妈送给他的一副银耳环,郑重的放在大毛手上,毅然离去。大毛不敢哭出声,任由泪水在脸上长流。孰不知,这一别就是60年。李学先走后不几年,从大妈由于思念李学先,忧愁去世。大毛的两个哥哥为了躲避国民党的迫害,远走他乡。小毛远嫁外地,他们几十年不曾返回。只剩下大毛东躲西藏,等着红军哥哥回来。多年过去了,已实在是不能独立生存的她,在乡亲的说合下,与本地一位忠厚农民成了家。如今她已是儿孙满堂的古稀老人了,但她对红军哥哥的思念一刻也没有停止,她坚守在原地,不搬家。因为她知道,只要红军哥哥还活着,一定会回来找她的。
       60年的沧桑岁月,李学先经历了战争的洗礼。解放后,他曾任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但身居高位的他始终没有忘记救命恩人大毛和他的一家人,还有他对妹妹的庄严承诺。60年来,李学先一直在寻找大毛妹妹的下落。然而,因为时间太长,记不准地址,他只记得乳名“大毛”,而不知大毛长大后的大名,所以发出的一封又一封的信,都盖着“查无此人”的戳记被退回。
       60年来,大毛妹子对红军哥哥的思念更是难以言表。1949年6月,山阳县城解放了,大毛心想这回红军哥哥一定随大军回来了,于是步行40多里的山路,赶到山阳县城,穿行在人山人海之中,找寻红军哥哥李学先。就这样寻了三天,眼泪流了三天,也没有找到她的红军哥哥。她想哥哥恐怕是不在人世了,她大哭一场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又返回到庙沟,1952年仍不死心的她曾与人结伴到西安打听李学先的下落,也曾写信联系,都以失望告终。此后她就再没寻找了,只是经常拿出红军哥哥李学先送给她的那副银耳环,睹物思亲,她有时实在是控制不住自己思念的情绪时,就唱起《红军哥哥要走了》的歌谣,词是心里的话,调是当地的曲。


红军哥哥回来了
 
     天笑了,
     地笑了,
     人也笑了,
     走了六十年的红军哥哥回来了。
     等了一年又一年,
     八十岁才得音信,
     痴心的妹子满头银发站在村口把哥叫。
  1996年,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中央军委决定拍摄反映红二十五军战斗历程的电视片《北上先锋》,李学先应邀随行来山阳县昔日长征路指导拍片工作。这又一次触动了他对大毛妹妹的思念,元月初,李学先给山阳县委党史办写信,请求他们帮助寻找妹妹“张大毛”。李学先在信中说,我的妹妹张大毛全家救了我的命,失去联系至今已60年,请帮助寻找。
  山阳县委党史办接信后,立即派人到袁家沟乡,从户口册逐户查看,但查遍全乡的户口册,就是没有一个叫“张大毛”的女人。后来党史办同志下乡走访了当地400多位老人,才打听到“张大毛”名叫张秀英。她已是满头银发的老人,丈夫离开人间多年,4个儿子都已成家,当然,县委党史办也了解到,这个小名叫张大毛的女人会唱《红军哥哥要走了》的山歌,还经常给人说,她当红军的哥哥一定会回来寻她。她住的房已成危房,居住条件很不好,村里动员她搬走盖新房,她就是不搬。当寻访人员向她说明情况时,张秀英惊得一时说不出话,半天后才问:“我哥哥还活着?他在哪里?赶快带我去看一眼。”
   1996年5月16日,红军哥哥李学先终于回到了山阳县袁家沟乡庙沟村,守望在村口的大毛妹子终于见到了他的红军哥哥了。一别60年,当年14岁的大毛妹妹,现在已是70多岁的老妇了;当年20多岁的红军哥哥,现在已是85岁高龄了。60多年的思念化作一句深情的话:“哥呀,你可叫妹子好等呀!”
  这位坚强的红军战士忍不住泪奔如河,哽咽地说:“妹子,你这多年可是咋活过来的?”说完两位白发老人抱在一起久久不能分开。亲人相见,热泪横流,感慨无限。当李学先得知妈妈为他忧愁而亡,两个哥哥和二毛妹子因他远走他乡时,更是难过万分,他仰着头哭着说:“妈呀,儿不孝,害得您老人家早早过世,儿也不能为您戴孝守灵,儿真是不孝!”说完自责地跪在地上,大毛妹子忙扶起哥哥说:“这不怪哥哥,妈走时说,你哥哥是为咱穷人打天下的,他回来时,一定会给咱庙沟带来一片晴朗的天。她要我在庙沟等哥哥回来。你回来了,妈妈在天之灵一定会高兴的。”
  大毛妹子把当年哥哥李学先送给她的那副银耳环,送给李学先一只,她说:“哥给的耳环,妹子一刻都没离过身,现在你拿一只,想妹妹了就拿出来看一看。”
  乡亲们听说当年红军回来了,方圆十多里的人都来了,一时人山人海,大毛妹子始终扶着哥哥,走了一家又一家,看了一户又一户,道不尽红军与根据地人民的血肉情。几个小时过去了,不胜劳顿的李学先要走了,他拿出10000元交给妹子大毛,要她修葺仍然住着的石板房。他一再叮嘱当地干部选定10名贫困学生由他来资助上学,并为庙沟小学捐资2万元修建学校。已经退休多年的红军战士,尽最大的努力来表示他对老区人民的无限情意。
       这两首跨越60年的《红军哥哥要走了》《红军哥哥回来了》的红色歌谣,歌颂了红军与老区人民的血肉之情,天地为之作证,日月为之动容。
       编后语:2020年7月8日,红色基因代代传之》发表至今已经半年有余,人们除了对当年红二十五军在山阳袁家沟发生的那场战斗口口相传外,更对发生在红军战士李学先和当地姑娘张大毛妹妹那段恋情津津乐道,不时有纪念文章发来,其中著名作家、原商洛市政协文教委主任张毅真老师发来的《跨越六十年的红军兄妹情》一文,现予以发表,并摘编当年红军战士李学先个人简历于后,以飨读者。

       ——李学先,男,汉族,1912年生,安徽霍邱河口人。193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2月参加农民运动。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二十七军连长、红二十八军二营营长、红二十五军特务营营长、红二十五军徐海东军长参谋、红二十五军二二五团三营营长兼政委、中共鄂豫陕特委委员、红七十四师一团团长、红一方面军十五军团南路抗日军五团团长等职。到陕北后,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任四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一至三次反围剿斗争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留守处辎重营营长、留守兵团警备四团副团长、警备二团团长、河南军区第三、第六军分区副司令员、河南军区独立旅副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警备区司令员兼警卫团团长、干部旅和十四旅副旅长、中原局驻延安办事处副秘书长、晋冀鲁豫军区十二纵队三十五旅旅长、江汉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等职务。参加了中原突围和淮海战役及江汉地区的剿匪斗争。建国后,历任中南军区粤北军区代司令员,中共粤北区委第二书记、粤北行署主任兼粤北军区政委,中共广东省委监察委员会常务副书记、广东省监察厅厅长、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中共广东省委委员。“文革”期间被破孩致残。后历任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中共广东省委政法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第五届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广东省顾问委员会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2000年3月15日逝世。
(责任编辑: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点击排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