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英雄(一) ——记我的姑父林安祥的战斗事迹 表妹翻出珍藏了二十几年的父亲的几枚证章,她说还有几枚已经丢失。其中一枚“抗大”的校徽鲜红夺目,黄色的楷体字清晰,五角星上一匹黑色骏马驮着冲锋的战士。复员证履历上赫然记载着他的战斗历程。 1944年10月加入新四军,历任新四军警卫员、侦察员,新四军21支队排长,164团二营四连副连长,独立六团二营四连连长。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荣获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解放后被评为陕南军区战斗英雄,荣获多枚光荣奖章。1955年从西北军区干训团八中队转业回地方工作。 这些珍藏虽然有细微的缺损和锈迹,带着战争年代的尘埃,却在我眼前熠熠生辉。我看见的一刹那,双眼突然放出清澈的亮光,仿佛又看到了我的大姑父——陕南战斗英雄林安祥。 他中等身材,精干结实,深邃的目光有点特别,瞳仁是青蓝色的,目光犀利得让人不敢对视,常常让我想到影视里特种兵的形象。我小的时候,姑父来我家时和奶奶父母拉家常,常聊的话题都是在哪里打仗,送中央领导出商洛等。也常听人们叫他“老革命”,我上高中时,姑父常被请到我们学校讲革命传统故事……
一
大姑父小名林谋,1925年出生于山西的一个贫苦家庭。1936年为了躲避战乱随祖父、父母逃荒来到了流岭槽(今商州区上官房与两岔口交界处)。194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他所居住的地方,遇到了商洛革命地下组织,从此参加了革命队伍。经过一年的历练,大姑父林谋加入了新四军第七团警卫班。因他灵活好动,喜欢比试武功,领导就给他改了名字安详,寓意是在侦察和埋伏时要静心屏气,与人交往安静祥和。后来他就随大部队开往山西的抗日前线…… 1945年夏日,天空的乌云慢慢散去,地上的日本鬼子节节败退,他们还疯狂地作最后的挣扎。在太行山一带,小规模作战依然频繁。有一次战斗非常激烈,持续到黄昏,最后子弹打光了,战士们如猛虎冲向山坡下的小鬼子,用刺刀英勇拼杀,鬼子接连倒下。林谋凭着学到的兵法计谋,单独杀了很多鬼子,刚刚缓过气,旁边两个鬼子凶猛地向他扑来,他飞快地绕到鬼子后面,用三棱刀从后背刺穿一个鬼子的心脏,迅速地拔出刀刺向另一个鬼子的胸膛,血溅到他的脸上,他抹了一下,瘫坐地上。 突然,前面三个粗壮的鬼子端着刺刀向他冲来,他想先避开鬼子,然后从背后猛然攻击。他迅疾滚到一边,爬起来撒腿就跑,后面的鬼子紧追不舍,“死啦死啦”地叫喊,他拼命地跑到了青葱的玉米地里,脚下一滑,掉进了一个很深的坑里。鬼子不知他的去向,叽里呱啦地向远方追去。他看见地上有很多断砖和瓦砾,原来是一个废弃的窑洞。 不知过了多久,天色黑暗,风吹着玉米叶簌簌作响。他从窑洞的洞口出来,仰望满天闪烁的繁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摸黑从田间走到一条小路上,向着有亮光的地方走去,从村庄老乡那里打听到部队的去向。 那天正是太行山区废弃的窑洞救了他的命。 (末完待续) 作者简介:王群,女,笔名若水如诗,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校园文学委员会理事,祖籍陕西商州,现居杭州。散文、小说散见于《岁月》《青春美文》《读者》《意林》《国家湿地》《中国散文家》《华夏散文》《文学校园》《浙江作家》《浙江工人报》《生态文化》等。有散文被选入高中毕业语文试题,收入高中语文题库。曾获得杭州市作协优秀作家奖。在国内征文中散文四十多次获奖。散文获得国务院新闻办作品评选最美文笔奖、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教师组金奖、中国散文学会“当代最佳散文创作奖”、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一等奖、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全国第二届郦道元山水文学大赛一等奖、“美丽浙江”网络征文二等奖等。散文集《若水如诗》获得全国教师文学专著奖。 王涓沧,男,祖籍陕西商州,现居杭州。杭州市上城区作协会员,理论、散文、小说在全国征文中十多次获奖。作品散见于《陕西日报》《杭州日报》《西安日报》《科技日报》《经济生活报》《国家湿地》和商洛作家微信公众号。 (编审:徐刚民) (责任编辑: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