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文化协会 [加入收藏]
商州民间文化
当前位置: 主页 > 姓氏家谱 >

仰望先祖话徐端——新塘徐氏先贤群谱录之徐端

时间:2020-01-09 13:43来源:原创 作者:山客A 点击:
仰望先祖话徐端 新塘徐氏先贤群谱录之徐端 2003年4月,在洛南县料理一位叔父后事时,我意外得到了这位叔父遗留下来的两本残缺不全的《徐氏宗谱》。后来在追忆祖先遗迹的探析中,对宗谱的真伪、作者、及这支徐氏的迁徙过程有了一个初略的了解,遂写成了《徐端
仰望先祖话徐端
                                     ——新塘徐氏先贤群谱录之徐端

 
     2003年4月,在洛南县料理一位叔父后事时,我意外得到了这位叔父遗留下来的两本残缺不全的《徐氏宗谱》。后来在追忆祖先遗迹的探析中,对宗谱的真伪、作者、及这支徐氏的迁徙过程有了一个初略的了解,遂写成了《徐端后人初探》一文发表。第二年启动了东海徐氏(德清·长安)一支《宗谱》的编撰工作。
     2011年9月,我第一次踏上寻根之路,奔赴浙江杭州、湖州、宁波等地,历时半个月,行程4000多公里,追寻先祖走过的遗迹,撰写了《千里寻访祖居地》一文发表。年底,东海堂徐氏(德清·长安)一支《宗谱》圆谱,现已被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馆藏。
     2014年10月,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成立,作为首任会长,我涉足了地方姓氏家谱研究。通过不断探索,相继破解了资料来源通道问题,通过下载、截图、查阅等形式,从美国犹他州家谱协会、国家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等获取了新塘徐氏至立谱以来馆藏的嘉庆版、光绪版、宣统版三个版本的《宗谱》资料。撰写了《追寻被历史湮灭的辉煌》《风雨漂泊江南客》《新塘徐氏祖源考析》《新塘徐氏谱牒考析》《新塘徐氏家谱序跋点注》《新塘徐氏世家考析》《新塘徐氏明清官表》等六万多字的研究文章,现收录于个人散文集《山客拾录》家族记忆一章,全面对新塘徐氏先祖群谱有了详实的掌握,其中十世祖徐端的家国情怀和悲情人生令我十分感动。
     仰望先祖五百年,新塘徐氏至始祖徐昂入赘德清以来,明清时期先后有在朝官员一百多人。四世祖杰公首开万历丙午副榜,继而五世祖文爖公、文燿公入朝登仕,六世祖尚勋公首中进士,开启了新塘徐氏九世进士之先河。更有甚者,六世祖倬公荣登康熙癸丑甲榜后,开创了徐氏一门五世翰林、七位进士的辉煌,从而奠定了新塘徐氏在湖嘉地区名门望族的历史地位。徐端高祖尚纶公与倬公一母同胞,兄弟四人,倬为仲兄,尚纶为三弟,源出一门。
     徐端出生于封建社会最底层官员家庭,《惜抱轩文后集》徐公墓志铭载:徐端“曾祖庠生,讳元臣。祖举贤良方正岷州知州,讳志丙。考涉县知县,候补府同知,讳振甲。三世皆以公贵,赠太子少保、资政大夫”。公“年十二而妣钱太夫人丧,与母弟妹甚友爱,及赠资政之,亡遗庶子及两女皆幼稚,公抚之悽恻,恩勤尤至,见者为感动焉!夫人蔡氏生二女,侧室张氏生一子鎕,女谢氏生一子鐄。公年六十二,以嘉庆十七年四月初六日卒。”
     近年出版的《湖州人物志》,对徐端生平有一段比较通俗的记载:徐端(1751—1812),字肇之,德清人。身长肤黝,其父徐振甲曾在清河做官,徐端随父前往,在河提上遇老兵退役,常请教河流疏导之法。徐振甲负责分挑青县冈引河水,徐端帮助他筹划,大学士阿桂见后甚为器重,当时徐端已是候选通判,于是奏请留其在东河待用。
     乾隆四十九年(1784)补官,六十年(1795),署开归道事,以功赐戴花翎,旋即任兖沂曹济道,其年,雎州(今河南睢县、民权等地)河流决口、曹州(今山东菏泽、西县等地)河流平涸。徐端事先在曹州河北段筑两提以待水至。及睢州河流决口,河水全部并入曹州河。嘉庆四年(1799擢任知府,旋即授饶州府(今江西波阳一带)知府。嘉庆七年,擢任徐州道。次年,父亡,正值河南衡工河决口,嘉庆帝严命其在治丧百日后即到任。十一年(1806),设江南正副总河,徐端任正职,再加太子少保。十五年(1810)降为副总河,复任江南河道总督。同年冬天,以三坝漫水革职。次年,奉命以通判挑李家楼引水。积劳成疾,卒。
     徐端在职期间,身影不离河岸,施工时不避风雨,盛屠严寒也与役夫同劳苦,数十年间凡遇大的水利工程,均赖徐端主办。徐端在治理南河时,上游水流阻塞,入海口未曾畅通,有人建议改入海口,徐端坚持挑倪家滩,治理故道,复引大河入海。该工程完成后,两岸多年无事。著有《安澜纪要》、《回澜纪要》二书。
     《清史稿》卷三百六十·列传一百四十七,用了一千二百多字的篇幅对徐端功绩作了评价,充分说明当时社会对徐端的个人贡献和社会地位给予充分肯定。徐端作为最底层封建官员子弟,随父赴任,从一个基层河工做起,虚心学习,孜孜不倦,最后成为在满清统治的封建王朝里官居二品,实属不易。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徐端本人通过不懈努力,对国家和社会做出的卓越贡献。
     徐端通过向退役老兵、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学习治河经验,如王全、郭大昌等,迅速成为治河领域顶尖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者,给后人留下的《安澜纪要》《回澜纪要》两本不朽治河名著,被誉为“清代河工技术文献之双璧”,实属难得。“端少随任,习於河事。”从小随父亲生活在清江边上的徐端,在长期的治河历练中,边学习,边实践,为他后期领导治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徐端在担任治河官员过程中,三起三落,成为当时朝廷里既离不开、又不待见的治河重臣。《清国史馆传记》载:徐端乾隆四十九年初任兰仪通判,先后任职雎宁、开封府南河、兖沂曹济道、淮安府、淮徐道等,曾因剿匪赏戴花翎,继而加三品顶戴。嘉庆九年护理东河总督,遂升任江南河道总督,十一年被降为副总河。十二年再任江南河道总督加太子少保,十三年再被降为副总河。十五年又升任江南河道总督,赏还二品定戴花翎,十六年最终被革职留用,积劳病卒,令人痛惜。
     河防至明清以来,一直是一些朝廷官员积聚财富的理想场所,所有贪官的魔爪都伸向这里。“端治南河七年,熟谙工作。与夫役同劳苦,廉不妄取。河工积弊,端知之,惮于轻发,欲入觐面陈而终不得,以至于败”。清·昭槤《啸亭杂录》卷七载:“乾隆中,自和相秉政后,河防日见疏懈。其任河帅者,皆出其私门。”“惟河帅徐端公,自河工微员以廉能着,受特知擢至河东总河。久于河防,习知其弊,尝浩叹国家有用资财,滥为靡费,欲见帝沥陈。同事者恐积弊揭出,株连者众,故尼其行,致抑郁而死,贫无以殓。”徐端就是这样成为了封建腐败河政体制下的牺牲品。
     忠孝自古难两全,繁重的治河一线工作压力是徐端喘不过气来,家对于他来说只能是一种奢望,就连封建社会最基本的朝廷恩制,他也只能半途而废。嘉庆版《宗谱》相距康熙版《宗谱》,跨度一百多年,据《谱》拔载:“东麓公因家谱未全,惄焉忧之,家庭聚首,每以此事谆朂。癸亥秋,叔祖考终徐州道署。两叔父扶榇旋里,体厥考心,思继述之”。按照封建礼制,徐端丁忧三年,完全有时间完成家谱的修纂工作,但丁忧百日,“旋奉命秉钺东河。”
     徐端十二岁丧母,受尽骨肉分离的痛苦,深感贫穷带来的折磨,女儿早卒,自己贫无以敛。据《德清县志》卷九·烈女载:徐娥,字比玉,邑人,江南河督女,钱塘许玉年室,善画兰,惜早卒《西泠闺诵》。清·昭槤《啸亭杂录》卷七载:徐端抑郁而死,“至贫无以敛,而所积赔项至十余万,妻子无以活,识者悲之。”这与封建社会“十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形成了鲜明对比。况且徐端位高权重,多少人对他的地位垂涎欲滴,结果他除了给家人带来巨大的债务危机之外,最后连掩埋自己的费用也无法解决。
     纵观徐端一生,他少年孤苦,随父赴任,从最底层的河工做起,虚心学习退役老兵和工程技术人员经验,终成朝廷治河的行家里手,留下了不朽治河名篇。他身居高位后,三起三落,颇受磨难,最终成为封建社会的祭品,令人悲叹。正如徐端在个人《诗集》中写到:“封侯岁见梦魂销,千万徒劳重压腰。只待区中缘了尽,携家采药住中条”。
———此稿为浙江省地方刊物《半月泉》约稿

(责任编辑:商州民间文化研究协会)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